三多成才
金吉 / 2021-12-02
在鸭梨山大的情况下,我常常有种不切实际的想法,如果能选择性跳到未来某一天,那过去的所有任务、问题也就肯定都解决了,也就不必承受这其中的种种压力。
但真正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记忆的,正是那充满压力的日日夜夜。
目前为止我读过遍数最多书是一部军旅题材的小说–《士兵突击》。小学六年级某日晚饭后,父亲很不寻常地叫我留在客厅一起看电视,看得就是《士兵突击》。这部电视剧当年的火爆,应该和我同时代的小伙伴们都不言而喻,“不抛弃,不放弃”,“有意义就是好好活,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”……成了主流的励志座右铭。后来在书店里,当我看到了同名小说时,毫不犹豫的就买了下来,看了七遍有余,被我背到大学,毕业后又背回家乡,现在还立在我的书架上。
和许多人一样,我很欣赏许三多,史今,伍六一……,不论是看书还是电视剧,看到感人处眼泪总是吧嗒吧嗒的往下流(泪点天生就很低),但是我最能理解的角色却是成才。“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”,毫无疑问,成才就是那匹马,聪明,强壮,懂得人情世故,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。为了晋升的机会,他可以离开旧的连队;为了成为特种兵,他可以在选拔的最后阶段放弃队友,单独冲向终点……作者给成才制造了一系列的困境,最后让他明白了集体和身边队友的重要性,结局皆大欢喜。但小说和现实必然有很大差距,在现实中,成才就真的做得不对吗?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小人物,为了自己的前途,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,选择做一个独行侠,走得更远,有错吗?
“选择大于努力”,不知从何时开始,这句话变得越来越流行,而且却有其理。上周跟一个同是生物领域的博后聊天,从他之前发的朋友圈中,我是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科学类实验的热情的,但是聊天的结尾,他却跟我说,要是可以的话,不要待在学术圈了,去研究计算机科学或者数据科学转行吧。实不相瞒,读博之后,我常常在想,当初的自己是不是没有选择一条对的路?
我自认为是个“聪明”的人,头一次发现自己“聪明”,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。老师让我们背九九乘法表,谁先背下来,就可以站在最前面,带领所有小朋友一起背,我就是那个站在最前面的人。凭借这还算够用的头脑,一路走到博士,却发觉自己越来越被“聪明”误。许三多命运的转折点之一是在草原五班用石子铺路,枯燥无味且不会被任何人表扬,但是他还是日复一日的坚持着铺完了,后来被乘坐直升机的人看到并且报告给了首长……。聪明的人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,聪明的人往往不屑于做无谓的事,但笨人却总能得到上天的眷顾。我渐渐的讨厌“聪明”的自己,却又无法变“笨”。
最近博士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,内心时常焦虑,何时才能看清前方的路呢?
刚写完这篇博文,晚上就看到了一篇影评。
我们在看励志电影的时候,一方面,会受到鼓舞和激励,另一方面,大脑又会“聪明”的奉劝自己,努力有什么用,又不一定能成功。时代不一样了,我的性格不适合做某某事情。一想到这些客观而合理的情况,我们就多了一些心安理得的“躺平”的理由。而当你在考虑做一件事值不值得的时候,它其实已经不值得了。这些年来,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越是聪明的人,越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寻找捷径,还经常喜欢把一句话挂在嘴边:“选择比努力更重要"。诚然,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,但也不要过分依赖于它。否则,只会陷入到另一种思维陷阱里。我没有做成一件事,一定是我没有选择对。所以,我需要重新选择。但有时候啊,选择来选择去,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浮躁,越来越怀疑自己。对于人生和事业规划,我个人的经验是,如果有两条路,一条好走,一条不好走,我会选择那条不好走的路。因为不好走的路一旦走通了,你就是第一人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你所收获到的心灵成长和人生回报,是会超出你的想象的。走好选择的路,而非选择好走的路。
ps:一则与本文无关的感想。从前听说过有的研究生会为了节省住宿费,直接睡在办公里,行李都带在身边。本学期头一次亲眼见到,这位同学,平时就睡在一张瑜伽垫上,饿了就用学院的微波炉热一些速食食品,洗澡就去学校的健身房,为了避开学院值班人员的检查,常常是凌晨才回办公室睡觉。听闻是没有任何奖学金的硕士生,更让我感到难过的是,还是位同胞。我很佩服此人的勇气,身在异国他乡,即使居无定所,也于半个月前完成了硕士答辩。希望卿今后的路能好走一些。